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

學校的教育特色

學校的教育特色
校長林忠仁
一、探索源頭
自從84年育林國中落腳在育林國小校園的那一刻開始,育林國小與育林國中就結下不解之緣,兩校共用一個校園,又各自獨立,猶如未同時出生的雙胞胎、或者搭乘同一條船航行的生命共同體,幾年下來,已成為育林校園中的特色,也是全國少見的唯一。
揆諸育林校園的歷史源頭,不是宿命,而是考驗,雖然,校園共治給我們帶來教育場地的切割,在有形的校園環境上,或許使用不是很寬敞,但是,形式上狹窄的空間,並不能束縛住教師們專業心靈的運作,而可以在無形空間的專業發展上,揮灑出無限寬廣的世界;就像大石頭橫逆在馬路上,並不是要擋住我們的去路,而是要看看我們對自己想做的事情,是多麼地渴望去完成,甚至考驗我們對教育專業工作的熱忱程度。
二、特色必須是一種親師生教育專業的實踐
育林國小的特色是什麼?
有什麼項目可以成為育林國小的特色?
有人說:「我們學校每一樣都不錯,也都是特色,所以,我們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。」
也有人認為:「我們的特色就是看校長的想法是什麼?怎麼去推動哪些項目?」
其實學校的教育特色,有兩大元素缺一不可,一是主體性,學校特色如果看不到老師與學生,這個特色只是勉強硬推出來的,虛弱的,有些學校標榜體育特色,音樂特色,語文特色,甚至遊學特色,但是如果學校的主角-老師、學生與家長,在這些特色中缺席,校園中看不到老師的教學,學生的學習,家長的參與,這些特色,將永遠停留在辦活動,為比賽而比賽的層次。
其次是專業性,專業的定義,可以在不同的科學領域中看到,專業的工作性質也許不同,倫理和規範的精神卻一致,從理論到現場是批判的、是辯證的,更必須是實踐的。所謂教育的專業,絕對不是班級裡日復一日的例行性工作,而是每天都在進步,對老師、學生來說,透過教學者與受教者的互動交流,每天都是特殊的一天,是一種理想踐履的藝術,用腳踏實地的態度執行教育理念,實踐過程是連續不斷的發展,其間必能慢慢發現昨日與今日的差異之處。
三、教育專業的實踐歷程即是特色的形塑
實踐的目的及動力,在於實踐者自身,自我主動的驅使與追求,但是實踐的結果,則在於改變了互為主體的客體對象,也就是班級教學的老師及學生,其具體的展現則是在於學生氣質的改變,技能的學習,知識的吸收,完成人類接受教育的神聖使命,而實踐的目的、動力與歷程都是教育的實踐本質,缺一不可。
在教育領域的現場,只要有心,投入努力並專業實踐,任何一位經驗資深的老師,都會發展出個人獨特的風格與心得,其中,有三個階段的關鍵時刻(moment)是普遍的發展歷程。
(一)第一個關鍵時刻,深層地思考與批判,自己心目中的教育價值是什麼?
時時刻刻反問自己,站在教師的職責上,只是一份工作,或是要帶給學生什麼樣的學習機會?是品格陶冶、藝術美學、語文表達、數理能力、或者自然科學態度?當人生不可能全有,如果必須有所抉擇時,將以何者價值為優先?
尤其,教育是一種評價思考之後的行動,如此的步驟,來自於教師所採取的行動,不只當作面對無生命的事物,把事情做「對」而已,最重要的是做「對」的事情,而且是自己深刻思考過後,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情。
(二)第二個關鍵時刻,努力去探究班級教學課程的主要內涵為何?
唯有能夠充分掌握課程教學的主要內涵,才能夠去蕪存菁,在有限的上課時數之下,規劃並安排適當的教學,依照課程的能力指標,抓住重點的內涵,按部就班地實施,而不會有所遺漏。同時也能掌握任何瞬間的教育機會,給予學生有感受的教學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例如:數學主要內涵在於邏輯連結、數、量、代數、符號圖形、統計,而語文則包含聆聽、說話表達、閱讀、寫作、以及注音符號的元素,這些元素教師都能了然於胸,就能具體的設計教學方案,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,進行適合的補救教學,甚至作為教學後設評鑑的依據。
(三)第三個關鍵時刻,描繪學生的學習圖像是什麼?
學生的成就無法事先預期,但是透過描繪學生的學習圖像,可以作為教學策略的參考。教師經過第一、二步驟的實踐反省,逐漸導引出自己所欲求之教學理想,加上實際教學經驗中周密的觀察、理解、詮釋和思考,可以規劃出最適合學習的教學媒介或儀式,予以達成理想,這些媒介可能是戲劇、故事、寫作,甚至只是虛擬生活或者單純的呼吸動作,同時,教師逐一評價出特色學習的關鍵能力,是知識、態度、或是技能?最後,教師教學實施的結果,使學習充滿活力,創造出豐富的意義,而學校的特色,已經悄然隱含在學生的成就表現之中。
學生的成就是可以展現的,尤其是實踐過程其中某些菁英學生的技能的成果,就成為一般人所稱的學校特色,例如:著重知識性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試,培訓技能性的管弦樂隊、體育運動團隊,或者是強調服務態度的社區有教室的導覽、小小志工的學習。但是,要特別強調,校園中的教育特色的現象,應該只是教育專業實踐的附加價值,全人「生命」態度的學習才是最不能忽視的一環。
四、學校教育特色的推動脈絡
所謂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,雖然有人走在前頭,但是以此更可以為我們學習的榜樣,減少嘗試錯誤的機會。教育的實踐是一種基本功夫,需要長時間的投入,而且,推動學校的教育特色發展,行政、老師、家長缺一不可。就育林國小的環境與情勢分析而言,學校的教育特色發展脈絡,推動的重要主軸有三:
(一)形塑教學與課程整合的卓越教育
教學與課程是實踐的核心內容,「生命」是教育實踐的核心概念,生命的統整性,不能化約為單一的意識、思想或知識的學習經驗,所以,課程與教學的實踐涵蓋了學生的整個認識、評價、行動等各種心靈的功能,因此,在教學與課程整合的教育中,必須主體與客體,人與世界獲得充分的連結,讓學生逐漸體驗出自己的獨特性,去除生命的鴻溝,導向幸福與滿足,趨於自我實現。
教師的課程準備是教與學互相融通的專業,也是極為必須與嚴肅的工作態度,當教學與課程在老師的腦海中事先剪裁、規劃,甚至預設,就不會讓所有課程互相擠壓,破碎零散,發生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式的經營管理班級,或者按著教科書行禮如儀的教學。
我們希望的卓越教育的特色,是建立在專業研究團隊,實踐教師專業,推動師傅教師認同,老師能夠創新課程與開發特殊潛能,運用資訊融入課程,發展科學邏輯與實驗教學,活化英語課程與教學,強化主動多元的體驗教學之上,使教學與課程成為高品質的教育基礎,以拓展學生國際視野,進而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社區公民,在全球化社會中,為成功而且有所貢獻的一份子。
(二)建構學生發展多元潛能的學習舞台
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,有其個別差異,對於不同的課程與學習,具有不同的興趣與潛能,有的學生對某些領域科目駕輕就熟,進步神速,有的學生毫無所獲。實施多元才藝社團課程的目的,是要把每個學生帶上來,讓他們在學習的機能上,獲得個別需求的機會,讓他們的不同優勢潛力得到適當發展。鼓勵學生參與學習型團體的另一個作用,是在塑造團體的互動能力,而不是強調在團體中整齊畫一的單一學習,更重視團體自治,希望學生在團體裡,彼此尊重,彼此關懷,得以建立學習型的社會,是一種營造多元成就的學習課程內容。
因此,學校積極推動多元社團學習,進行學生能力興趣分組,未來更會提供音樂性社團,如合唱團,或者藝文性社團,如書法社,著重多元能力發展與興趣分組方式,培養學生一人一技、一人一藝,發展多元才藝知識與技能,我們深信持續實施多元才藝社團課程,可以增進學生的良善的思想、態度和行為的學習與改變,進而增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了解,促進察覺能力的發展,多多了解別人,得以建構所有的學生都得到尊重、鼓勵、和機會,發展他們所需要的知識、技能、和態度。
(三)促進學校與社區結合的教育特色
在育林國小有一群充滿熱忱與智慧的志工,貢獻自己的能力,不管是藝術的、服務的、學習的型態,都顯現出多元的教育內涵。其中,偶戲在團體的歷程中,與角色扮演的功能具有相同的功效,對於學生而言,則更具有遊戲的特質,在有趣而強烈的動機下,吸引他們的參與。同時,偶戲更可以在沒有心理防衛的情況下,展現他們真實的情緒和想法,把他們想像中的人們和想像中的我,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。
在偶戲的教育特色發展脈絡裡,希望促進學校與社區的結合,除了既有的志工團隊人力基礎上,更積極爭取中央、地方、學校、社區、老師、家長的資源,建立育林故事館,並且擬予引進專業成長機制,善加利用育林故事館,推展藝術人文的學習與語文教學的活動,將多元的志工媽媽團隊,融入不同的社團教學和偶戲表演,以確保學生持續的學習與機會,藉由藝術和偶戲學習,可以在專業的分工中,培養學生的集體創作能力,練習掌握目標、分工合作的精神,也透過偶戲比賽與展演,觀摩他人對戲偶的創意刻劃與裝飾,體驗美感表現與藝術的認知風格,並在展演的情境間展現自己的自信。
五、育林國小的特色願景
實踐的智慧與教學經驗是教育專業之一體兩面,互為作用及增長,其從人們的生命成長歷程,不斷發生,具有動態的意義,使教與學雙方獲得完滿(Fullness),達到價值一體(oneness)的感覺。教育專業迷人的地方,在於參與者獲致人生的高峰經驗,建構出存在的意義,使生命的發展具有「人」的價值。
我們的老師素質很高,家長的參與很熱絡,學生的可塑性極佳,只要有機會,就能開創屬於自己的教育特色,最近已經有不同的教師專業團隊逐漸成形,鑽研在各種興趣的領域進行教學研究或實踐,志工團隊具有超級的行動力,帶動學生締造出特優的演出與表現。這些努力的成果,不僅是育林國小學生之福,更是發展卓越教育的保證,持續循環的實踐之後,將會成為育林國小的特色。
在學校的的教育現場,專業社群的對話最為響亮,如果有人說:「我們學校的特色是老師的專業已經實踐、學生已經達到卓越的學習、家長已融入學校成為教育的伙伴。」這就是我們推動的教育發展方向,最想見到的教育成果,也是心目中育林國小的教育特色願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