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

校歌徵稿

校歌徵稿
一般而言,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歌,用以紀念與傳承國家開創之精神,與國旗一樣,具有象徵國家之重大意義,因此,國歌在正統音樂教育中,除了國家意識的學習外,更多的是人文歷史的薰陶,凡是進入學校教育的小孩,國歌普遍人人會唱;同樣地,校歌是學校的識別標誌,也是學校的精神象徵,甚至是學校歷史的故事,充滿歷史的意義。校歌不像流行歌,唱個一、兩年就不唱了,校歌是要唱上十年、百年的,一直跟著學校的校史長遠流傳下去,因此,校歌也氏一所學校的文化圖騰,一定要慎重而令人滿意才能出爐,得以完全體悟校歌歌詞中所蘊含的創校精神與教育目標。
很多人認為,唱校歌能夠引發學生心理共鳴的作用,勾起校友團結奮鬥的認同感。一首共同參與創作的校歌,婉轉或嘹喨的音符,可以醞釀出感人的氣氛,透過一代一代學生的音律語言,能夠不斷敘說著創校的精神與緣由,傳唱經年之後,將逐漸慢慢激盪出學校的象徵,形塑出學校珍貴的傳統與文化。我們發現,不管是百年老學校或者新近創設學校,校歌具有歷史的意義,都代表一個學校的不同教育時空背景和人文故事的發展,隱含有文化的圖騰元素,甚至是代表學校的靈魂,透露出驚人的生命力。
唱校歌固然是在典禮和集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儀式,但是並非每所學校的校歌都受到歡迎,常常發現多數老師、學生不會唱,更少人唱得好,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現在一般學校完全忽略了音樂的教化作用,校歌的曲調沒有打動學生的美學神經,歌詞的意義和樂曲的特點也沒有作充分闡述,無法達到熏陶和教育學生的心靈感觸。因此,校歌的曲調應該簡潔,中間樂段轉折意涵在地風情,讓學生在歌唱時易學好唱;校歌的歌詞不管是隱喻或意象的方式,學校的環境、創設誕生、特色發展、教育願景,都是歌詞中不可或缺的元素,能夠加以揉合,就會産生更多連帶關係而對學校有代表性的藝術符號。
育林國小從創校至今,一直沒有校歌,非常可惜,爲能展現育林國小的創校精神與文化,學校希望集合眾人之智慧,一起來創作校歌。目前學校已經把徵選校歌的訊息公佈在校園網頁上,分為歌曲與歌詞兩類,校歌的旋律跟歌詞同樣重要,旋律可以讓人很快的記在腦海中,歌詞可以理解學校的精神,喚起學校的特色,好聽的校歌 大家都會比較願意唱,如果時常唱,就會對裡面的內容熟悉,並常常記在心中。期盼大家一起共襄盛舉,不管是老師、學生、社區家長、校友,貢獻自己的靈感與巧思,盡量報名參加,共同努力譜出育林國小的新校歌,寫下學校歷史的新頁。

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

給新生家長的一封信

親愛的家長您好:
今年農曆新年來得比較慢,過完元宵節,氣候已漸漸溫暖,春天到了,新春充滿新希望,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,一年之計在於春,在新的一年,每一位家長都對小孩子未來一年的學習,抱著深深的期望,希望不要輸在起跑點上,希望小孩表現頂呱呱,而在育林國小耕耘的園丁們,早已經規劃了最佳的課程和教學,準備歡迎即將入學的新鮮人,讓所有的小朋友擁有充足的養分滋潤,獲得積極成長,校長更希望每一位學生未來不只平安、快樂,而且在充滿愛的學校環境中,一天比一天學習進步,一日比一日成長。
曾經有家長問到:「現在台灣的國高中的學生,普遍的教育現象,常常是白天到學校休息補眠,晚上到補習班苦讀,既然補習班可以幫助孩子考上明星的「好」學校,可不可以乾脆不要上學,白天在家好好睡覺,晚上再去補習班上課,這樣對學生身體健康不是更好嗎?」
其實,教育是「全人」的學習過程,教育是讓孩子社會化,教育是自我實現,教育是成長,學校教育的學習內涵包括了知識、情意與技能三個層次,尤其是內在心靈成長的生命學習,更必須透過讓人感動的人際互動來摸索和體會,經歷一連串的深層的隱性學習,才能建構出每一個小孩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,而補習班集中式圈養的灌輸,無止境的重複練習參考書和測驗卷,以考試為目標的教學,實際上只是被動的強制記憶或理解而已,沒有與社會生活連結和生命脈絡的交集,根本談不上教育,更不是追求人生的自我實現的學習,其所謂的教學只有教育學習內涵的三分之一都不到,甚至違反生命的學習法則。
面對台灣的教育環境,我們發現許多父母親感到徬徨,尤其「芬蘭教育」的成功經驗,震撼台灣的教改困境,讓家長們更加關注孩子的教育,重新思考教育的選擇權,如果一個普通平凡的家庭,不接受貴族式的私立小學教育,又不願意將小孩送出國,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選擇?如果不想把孩子的根拔起,或者沒有能力出國,有沒有機會幫孩子找尋一個桃花源,而不用認命地讓孩子活在缺乏競爭力之中,安心地陪著孩子學習長大?
家長們不需悲觀、不必灰心,教育環境的好壞不是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,我們努力建構教育困境的解決途徑,找出教育的正確方向,育林國小的特色,除了一般所見到的學校設備、資源條件之外,深層的探究分析,可以發現具有達成「全人」教育的關鍵因素,充滿未來性的教育願景和努力,給孩子們更適性的發展意義,在潛力上尋求更大的可能,建造出兒童的未來希望工程。
一、我們有「綠拇指」的校園
本學年度與國際珍古德教育協會合作,成立班級學生的「根」與「芽」學習小組,在校園之中開闢出一片「台灣原生植物」的教學園區,教育孩子學習如何與大自然相處,紮根社區的土地,已經有老師帶領孩子走出教室,親手種下月桃花,大方的和桑樹握握手,聞聞雞屎藤的香味,聆聽風兒吹過柳樹的聲音,摸摸樹皮、踩過落葉,因為,大自然無盡的寶藏就是送給孩子最珍貴的學習禮物。
在「綠拇指」的校園裡,孩子接近大自然,從中培養了生命力,引導孩子擁有一顆感動、柔軟、探索的心,我們認為不必急著要孩子學艱深的書本知識,因為,提早上艱深的課不如讓孩子欣賞一朵花,天地有大美,大自然的奧妙無一不令人驚歎,多提供孩子領受自然的機會,老師的愛和大自然的神奇,學習如何與自身環境相處,自然提升孩子的性靈,一生受用◦
二、我們有「偶」與「坊」的天地
在育林國小有一群充滿熱忱與智慧的志工,貢獻自己的能力,不管是人文藝術的、安全服務的、個別輔導的型態,都顯現出多元的教育內涵,其中,故事與偶戲的結合,創造「偶」與「坊」的天地。我們應用偶戲在團體的歷程中,與角色扮演的功能具有相同的功效,對於孩子而言,更具有遊戲的特質,吸引孩子們的參與。同時,孩子在有趣而強烈的動機下,沒有心理防衛的情況,展現他們真實的情緒和想法,把他們想像中的人們和想像中的「我」,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中年級與高年級兩支偶戲團隊參加台北縣比賽,分別榮獲雙料特優冠軍,也於三月底代表台北縣參加全國比賽,獲得優等佳績,殊為難得。
進一步說,從偶戲的教育特色發展脈絡裡,我們希望促進學校與社區的結合,除了既有的志工團隊人力基礎上,更積極爭取中央、地方、學校、社區、老師、家長的資源,逐步建立「育林故事演藝館」,進行學校與社區的總體營造引進專業藝術成長的機會,在教學上,善加利用「育林故事坊」,推展藝術人文的學習與語文教學的活動,將多元的志工媽媽團隊,融入不同的社團教學和偶戲表演,以確保學生持續的學習與機會,藉由藝術坊和偶戲學習,可以在專業的分工中,培養學生的集體創作能力,練習掌握目標、分工合作的精神,也透過偶戲比賽與展演,觀摩他人對戲偶的創意刻劃與裝飾,體驗美感表現與藝術的認知風格,並在展演的情境間展現自己的自信。
三、我們有教師專業實踐的「學習社群」
根據芬蘭的成功教育經驗,教師的專業發展,決定教師的影響力與學生成就,教師教學模式的選擇與品質,和學生的教高成就有關,因此,如果老師的思考清晰,擁有一顆進取的企圖心,學生學習基本課程的機會增加,有多元的課程設計的能力,能導引學生學習取向的行為,都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成就。
我們有一群努力教育的老師,積極的在爲我們社區的小孩教育而努力,除了正式的教學組織,去年度在家長會大力的贊助之下,自主的成立教師學習社群,努力落實專業發展的精神,試圖實踐教育的公平與正義,建構校園裡的同儕專業支持的文化,尋找師生之間彼此公平、尊重、關懷的互相對待模式,讓每一個學生獲得卓越的教與學環境的教育機會,使每位學生都能時時學習,並獲得成就感。因為,我們重視教育的專業價值,重視學習活動對我們孩子真正的影響,我們發現課程的體會愈深,國小學習的根紮得愈牢,才有辦法生長得越有自信,有韌性和耐力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,承擔生命的挫折與困境,培養出具有競爭力的社區公民。
本學年度的教師學習社群已經分別成立有:博物館美學藝術教學、資訊融入教學、語文繪本教學、運用開放源碼平台建置數位學習、資賦優異自然科學營等行動或研究專業社群,用更高層次的教育專業產生對學生的影響,學習社群的提升。除了家長會額外的支持外,其中有部分團隊,已經榮獲縣政府「精進教學計畫」的經費補助,更是一種肯定。教育是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,我們不迷信讓人眼花撩亂的炫麗展演,不汲汲於追求看得見的行銷活動,未來「學習社群」將透過專業的螺旋實踐,應用於不同班級的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,更為提升教學品質的精緻。
四、我們有發展學生優勢智慧的「課程社團」
以往教育的迷思,來自於如何彌補孩子的弱勢智能,使其達到應有的水準,數學不好就加強邏輯計算,語文不好就補救讀、說、寫,沒有記憶天份的人就強迫天天背誦,越不會、越不足的部分,越要求去學,直到學會為止,過程之中不但缺乏樂趣,而且痛苦不堪,當然沒有效果,難以達成期望的目標,因而造成孩子厭惡學習,甚至不想學習。依據多元智能理論,不同家庭的孩子,有其個別差異,對於不同的課程與學習,具有不同的興趣與潛能,有的學生對某些領域科目駕輕就熟,進步神速,有的孩子毫無所獲,但是,發展快樂而有效的學習,是影響孩子不同智能發展的重要因素。
我們的「課程社團」安排在正常的課程裡實施,不是菁英式的特別培訓與篩選,而是全校每一位學生都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與優勢智能,去選擇參與的項目,課程的主要目的,是要把每個學生帶上來,一個都不能少,讓他們在學習潛能的發展上,獲得個別需求的機會,讓他們的不同優勢潛力得到適當的啟發。
其次,鼓勵全體學生參與課程社團的另一個作用,是在塑造團體的互動能力,而不是強調在團體中整齊畫一的單一學習,重視團體的自主互動,學生在團體裡,彼此尊重,彼此關懷,得以建立學習型的社會,是一種營造多元成就的學習課程內容,期望孩子優勢智能的發揮,成為將來面對地球村生活的競爭力,更成為一輩子安身立命之所在。
五、我們有培養學生素質的「小書蟲閱讀」環境
二十一世紀已經從農業時代、工業時代、商業及資訊時代,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,台灣絕大多數的父母和孩子每天僅有的對話不是考試就是分數,人生的啟蒙階段幾乎都在制式化的壓力下度過,填鴨教育出像同一工廠出品的人工光碟◦沒有自己的想像空間,更沒有閱讀知識的能力,讓學生到了大學之後,不再繼續努力於學習, 反而忘了上大學的目的是要好好探索高深知識的奧妙,及試探未來社會角色的可能。失去動力的學習態度,惡化大學的「由你玩四年」知識學習,畢業後缺乏「閱讀」的競爭力,自然淹沒在世界村知識經濟競爭的汪洋大海中,或者必須重新去尋找閱讀知識的「出路」。
有人說,現在台灣長大的孩子,苦讀的精神一定比不上大陸或其他東南亞地區的孩子,只要到那些國家觀察,有如台灣三四十年前一樣,所有的家庭都盼望孩子認真讀書,接受更高的教育來改善家庭生活,那種承受全家族期望的壓力,可以讓孩子以拼了命的方式來苦讀,在現代台灣社會的少子化氛圍下,孩子大概是做不到的。
苦讀不如閱讀,我們可以理解開發中國家的小孩,有其社會與經濟因素的限制,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機會,孩子唯有努力讀書,才是唯一的出路,可是台灣的小孩,在父母的經濟與教育的優勢基礎之上,以及透過班級的閱讀環境,絕對有機會可以發展自己的潛能,實現自我。對快速變遷的全球化世界而言,閱讀能力是從物質慾望提升到自我實現的介面,也是踏進知識經濟社會的橋樑,更是決定台灣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指標。
總之,我們有理想、有策略,今日我們不是最好,但我們有信心,可以追求更好,我們不是唯一,但我們會努力,創造唯一。教育不是口號,而是行動,「付出才會傑出,投入才會深入」,育林國小的教育作為,在於提供高品質的閱讀學習,世界級的教育,確保每位學生成功的學習,提供有效的教學規劃,增強學校和家長的教育的夥伴關係,創造正向的校園工作環境,持續不斷、永不停止的追求卓越。
期望您如果有任何的問題,竭誠歡迎蒞校或致電指導,讓我們一起爲育林國小來努力。如果每位家長付出同樣或更多的努力,將會使教育制度更理想,造福更多的孩子,感謝您。
最後,敬祝 闔家平安 萬事如意
育林國小 校長 林忠仁 敬上

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

建立同儕專業支持的環境-尋找校園裡的「灰猩猩」

校長 林忠仁
自九年一貫課程推動之後,「專業自主權」的訴求就已經被提了出來,而教師作為課程研究者的角色,更被清楚的宣示著-老師再不能是只在既有的軌道上運行的行星,而是得面對教育與教學上更多的問題,主動開創出自己教學新局來的行動者,然而,教學要真正調適與革新,則需要具備相當的條件與措施,否則將窒礙難行,甚至陽奉陰違或粉飾表面,空有其表,無法落實教學現場,收到實效。
教學是一項專業,必須時時充實經驗內涵與專業成長,校園裡,教師同儕典型的師徒關係,帶給不同背景老師很好的經驗啟發與鼓勵,所建立的猶如「兄弟姊妹」一般的情感,經過一連串的專業互動,讓資淺老師透視到教與學的過程,更加確認找到一份值得付出的好工作,進而對教育充滿希望與組織承諾,同時從師傅老師身上的專業經驗,獲得傳承與發揚,成為新手未來擔任課程與教學的支持系統。校園中同儕的師徒關係,影響新手老師與資深老師彼此教學專業生涯的發展,以及班級經營的社會化,這樣的師徒關係,我們稱之為「灰猩猩效應」(GRAY GORILLA SYNDROME)。
灰猩猩效應中「灰猩猩」的名稱,點出動物世界銀背靈長類的特性,其特有的學習與不斷成長特徵,包含人類的社會,資深而且優良的教育師傅,在自然組成的群體中,具有領導與指導的角色,在組織中,灰猩猩的角色是工作專業的教導者、建議者、支持者,促使新手社會化,並順利進入專業的規範領域,彼此之間的關係是深入的、互相的、無關性別的,而且具有愛護的關係。因此,師徒的關係是建立在信任、包容、不分彼此、人際好感的吸引,而且,師傅與徒弟都從師徒的關係上獲得洞察、智慧、以及滿足,好似「灰猩猩」一般。
因此,校長帶領學校的教育經營,如果只是在執行上級的政策,很容易就會淪為行政人員只是收集了漂漂亮亮的資料,教育進修活動很多,但教師卻沒有實質的成長,唯一的解決之道,就是實施分組的專業社群對話討論與行動實踐,建立同儕專業支持的環境,試圖尋找校園裡的「灰猩猩」,產生灰猩猩效應。有意的發展同儕支持意識,是學校教師教學專業得以成展的關鍵基礎,而意識改變的因素必須從個人結構變成社會結構,例如,有專業計畫和應對教學策略的專業團隊、學校裡有一個有效的政策體制及實施計畫、在專業上有行政援助的支持系統、以及有專業的回饋與專業發展。
有灰猩猩效應的支持與輔導,將帶給不同老師更好的成長與感受,產生較高的工作滿意度,較佳的同儕關係,工作上的壓力也會降低,因為,透過「灰猩猩效應」的專業關係互動,從心目中師傅老師的視角,學到專家技能與專業價值,師傅老師的肯定下,獲得能力與自信,師傅老師的指導與示範,學到問題解決與作決定的技巧,師傅老師的督促與建議,學到溝通與合作,師傅老師的激勵與影響,學到人性的價值與創新思考,師傅老師的動機引起和領導,學到領導技巧,有朝一日,並進而成為具有班級經營與教學的灰猩猩。在教育工作的發展上,老師專業自主的成功或失敗,灰猩猩效應具有不同的意義存在。

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

學校的教育特色

學校的教育特色
校長林忠仁
一、探索源頭
自從84年育林國中落腳在育林國小校園的那一刻開始,育林國小與育林國中就結下不解之緣,兩校共用一個校園,又各自獨立,猶如未同時出生的雙胞胎、或者搭乘同一條船航行的生命共同體,幾年下來,已成為育林校園中的特色,也是全國少見的唯一。
揆諸育林校園的歷史源頭,不是宿命,而是考驗,雖然,校園共治給我們帶來教育場地的切割,在有形的校園環境上,或許使用不是很寬敞,但是,形式上狹窄的空間,並不能束縛住教師們專業心靈的運作,而可以在無形空間的專業發展上,揮灑出無限寬廣的世界;就像大石頭橫逆在馬路上,並不是要擋住我們的去路,而是要看看我們對自己想做的事情,是多麼地渴望去完成,甚至考驗我們對教育專業工作的熱忱程度。
二、特色必須是一種親師生教育專業的實踐
育林國小的特色是什麼?
有什麼項目可以成為育林國小的特色?
有人說:「我們學校每一樣都不錯,也都是特色,所以,我們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。」
也有人認為:「我們的特色就是看校長的想法是什麼?怎麼去推動哪些項目?」
其實學校的教育特色,有兩大元素缺一不可,一是主體性,學校特色如果看不到老師與學生,這個特色只是勉強硬推出來的,虛弱的,有些學校標榜體育特色,音樂特色,語文特色,甚至遊學特色,但是如果學校的主角-老師、學生與家長,在這些特色中缺席,校園中看不到老師的教學,學生的學習,家長的參與,這些特色,將永遠停留在辦活動,為比賽而比賽的層次。
其次是專業性,專業的定義,可以在不同的科學領域中看到,專業的工作性質也許不同,倫理和規範的精神卻一致,從理論到現場是批判的、是辯證的,更必須是實踐的。所謂教育的專業,絕對不是班級裡日復一日的例行性工作,而是每天都在進步,對老師、學生來說,透過教學者與受教者的互動交流,每天都是特殊的一天,是一種理想踐履的藝術,用腳踏實地的態度執行教育理念,實踐過程是連續不斷的發展,其間必能慢慢發現昨日與今日的差異之處。
三、教育專業的實踐歷程即是特色的形塑
實踐的目的及動力,在於實踐者自身,自我主動的驅使與追求,但是實踐的結果,則在於改變了互為主體的客體對象,也就是班級教學的老師及學生,其具體的展現則是在於學生氣質的改變,技能的學習,知識的吸收,完成人類接受教育的神聖使命,而實踐的目的、動力與歷程都是教育的實踐本質,缺一不可。
在教育領域的現場,只要有心,投入努力並專業實踐,任何一位經驗資深的老師,都會發展出個人獨特的風格與心得,其中,有三個階段的關鍵時刻(moment)是普遍的發展歷程。
(一)第一個關鍵時刻,深層地思考與批判,自己心目中的教育價值是什麼?
時時刻刻反問自己,站在教師的職責上,只是一份工作,或是要帶給學生什麼樣的學習機會?是品格陶冶、藝術美學、語文表達、數理能力、或者自然科學態度?當人生不可能全有,如果必須有所抉擇時,將以何者價值為優先?
尤其,教育是一種評價思考之後的行動,如此的步驟,來自於教師所採取的行動,不只當作面對無生命的事物,把事情做「對」而已,最重要的是做「對」的事情,而且是自己深刻思考過後,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情。
(二)第二個關鍵時刻,努力去探究班級教學課程的主要內涵為何?
唯有能夠充分掌握課程教學的主要內涵,才能夠去蕪存菁,在有限的上課時數之下,規劃並安排適當的教學,依照課程的能力指標,抓住重點的內涵,按部就班地實施,而不會有所遺漏。同時也能掌握任何瞬間的教育機會,給予學生有感受的教學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例如:數學主要內涵在於邏輯連結、數、量、代數、符號圖形、統計,而語文則包含聆聽、說話表達、閱讀、寫作、以及注音符號的元素,這些元素教師都能了然於胸,就能具體的設計教學方案,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,進行適合的補救教學,甚至作為教學後設評鑑的依據。
(三)第三個關鍵時刻,描繪學生的學習圖像是什麼?
學生的成就無法事先預期,但是透過描繪學生的學習圖像,可以作為教學策略的參考。教師經過第一、二步驟的實踐反省,逐漸導引出自己所欲求之教學理想,加上實際教學經驗中周密的觀察、理解、詮釋和思考,可以規劃出最適合學習的教學媒介或儀式,予以達成理想,這些媒介可能是戲劇、故事、寫作,甚至只是虛擬生活或者單純的呼吸動作,同時,教師逐一評價出特色學習的關鍵能力,是知識、態度、或是技能?最後,教師教學實施的結果,使學習充滿活力,創造出豐富的意義,而學校的特色,已經悄然隱含在學生的成就表現之中。
學生的成就是可以展現的,尤其是實踐過程其中某些菁英學生的技能的成果,就成為一般人所稱的學校特色,例如:著重知識性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試,培訓技能性的管弦樂隊、體育運動團隊,或者是強調服務態度的社區有教室的導覽、小小志工的學習。但是,要特別強調,校園中的教育特色的現象,應該只是教育專業實踐的附加價值,全人「生命」態度的學習才是最不能忽視的一環。
四、學校教育特色的推動脈絡
所謂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,雖然有人走在前頭,但是以此更可以為我們學習的榜樣,減少嘗試錯誤的機會。教育的實踐是一種基本功夫,需要長時間的投入,而且,推動學校的教育特色發展,行政、老師、家長缺一不可。就育林國小的環境與情勢分析而言,學校的教育特色發展脈絡,推動的重要主軸有三:
(一)形塑教學與課程整合的卓越教育
教學與課程是實踐的核心內容,「生命」是教育實踐的核心概念,生命的統整性,不能化約為單一的意識、思想或知識的學習經驗,所以,課程與教學的實踐涵蓋了學生的整個認識、評價、行動等各種心靈的功能,因此,在教學與課程整合的教育中,必須主體與客體,人與世界獲得充分的連結,讓學生逐漸體驗出自己的獨特性,去除生命的鴻溝,導向幸福與滿足,趨於自我實現。
教師的課程準備是教與學互相融通的專業,也是極為必須與嚴肅的工作態度,當教學與課程在老師的腦海中事先剪裁、規劃,甚至預設,就不會讓所有課程互相擠壓,破碎零散,發生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式的經營管理班級,或者按著教科書行禮如儀的教學。
我們希望的卓越教育的特色,是建立在專業研究團隊,實踐教師專業,推動師傅教師認同,老師能夠創新課程與開發特殊潛能,運用資訊融入課程,發展科學邏輯與實驗教學,活化英語課程與教學,強化主動多元的體驗教學之上,使教學與課程成為高品質的教育基礎,以拓展學生國際視野,進而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社區公民,在全球化社會中,為成功而且有所貢獻的一份子。
(二)建構學生發展多元潛能的學習舞台
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,有其個別差異,對於不同的課程與學習,具有不同的興趣與潛能,有的學生對某些領域科目駕輕就熟,進步神速,有的學生毫無所獲。實施多元才藝社團課程的目的,是要把每個學生帶上來,讓他們在學習的機能上,獲得個別需求的機會,讓他們的不同優勢潛力得到適當發展。鼓勵學生參與學習型團體的另一個作用,是在塑造團體的互動能力,而不是強調在團體中整齊畫一的單一學習,更重視團體自治,希望學生在團體裡,彼此尊重,彼此關懷,得以建立學習型的社會,是一種營造多元成就的學習課程內容。
因此,學校積極推動多元社團學習,進行學生能力興趣分組,未來更會提供音樂性社團,如合唱團,或者藝文性社團,如書法社,著重多元能力發展與興趣分組方式,培養學生一人一技、一人一藝,發展多元才藝知識與技能,我們深信持續實施多元才藝社團課程,可以增進學生的良善的思想、態度和行為的學習與改變,進而增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了解,促進察覺能力的發展,多多了解別人,得以建構所有的學生都得到尊重、鼓勵、和機會,發展他們所需要的知識、技能、和態度。
(三)促進學校與社區結合的教育特色
在育林國小有一群充滿熱忱與智慧的志工,貢獻自己的能力,不管是藝術的、服務的、學習的型態,都顯現出多元的教育內涵。其中,偶戲在團體的歷程中,與角色扮演的功能具有相同的功效,對於學生而言,則更具有遊戲的特質,在有趣而強烈的動機下,吸引他們的參與。同時,偶戲更可以在沒有心理防衛的情況下,展現他們真實的情緒和想法,把他們想像中的人們和想像中的我,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。
在偶戲的教育特色發展脈絡裡,希望促進學校與社區的結合,除了既有的志工團隊人力基礎上,更積極爭取中央、地方、學校、社區、老師、家長的資源,建立育林故事館,並且擬予引進專業成長機制,善加利用育林故事館,推展藝術人文的學習與語文教學的活動,將多元的志工媽媽團隊,融入不同的社團教學和偶戲表演,以確保學生持續的學習與機會,藉由藝術和偶戲學習,可以在專業的分工中,培養學生的集體創作能力,練習掌握目標、分工合作的精神,也透過偶戲比賽與展演,觀摩他人對戲偶的創意刻劃與裝飾,體驗美感表現與藝術的認知風格,並在展演的情境間展現自己的自信。
五、育林國小的特色願景
實踐的智慧與教學經驗是教育專業之一體兩面,互為作用及增長,其從人們的生命成長歷程,不斷發生,具有動態的意義,使教與學雙方獲得完滿(Fullness),達到價值一體(oneness)的感覺。教育專業迷人的地方,在於參與者獲致人生的高峰經驗,建構出存在的意義,使生命的發展具有「人」的價值。
我們的老師素質很高,家長的參與很熱絡,學生的可塑性極佳,只要有機會,就能開創屬於自己的教育特色,最近已經有不同的教師專業團隊逐漸成形,鑽研在各種興趣的領域進行教學研究或實踐,志工團隊具有超級的行動力,帶動學生締造出特優的演出與表現。這些努力的成果,不僅是育林國小學生之福,更是發展卓越教育的保證,持續循環的實踐之後,將會成為育林國小的特色。
在學校的的教育現場,專業社群的對話最為響亮,如果有人說:「我們學校的特色是老師的專業已經實踐、學生已經達到卓越的學習、家長已融入學校成為教育的伙伴。」這就是我們推動的教育發展方向,最想見到的教育成果,也是心目中育林國小的教育特色願景。